城市濕地是我國的一項重大的公共服務項目,對提高居住環境、維護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。營造一個溫馨、美麗的花園,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是非常重要的。所以,在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和設計中,除了要滿足教育和生態的需要外,還應注重對園林審美的要求。
1、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原則
在城市濕地公園進行合理的開發與維護的基礎上,結合城市濕地的總體設計理念,運用保護性設計、恢復性設計等現代科學的設計理念,對濕地自然的功能進行有效地保護,以蜿蜒曲折的動態連接的水系和廊道構成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,盡可能減少人為的干擾,最大限度地利用濕地的天然潛能,通過曲折、動態的連接和回廊構成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,盡可能減少人為的影響,最大限度地利用濕地的自然潛能,體現出濕地的自然的景觀能動性。
基于上述的基礎條件,提出了在生態環境建設中,必須堅持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:
1)強調生態主體地位,維護生物多樣性,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功能完整性;
2)應盡量模擬其生境特征,以恢復和改進其生態狀況,為其棲息、繁衍、生活創造良好條件;
3)挖掘其所處區域的歷史文化背景,挖掘其文化內涵,使其具有更大的文化價值,從而達到科普、宣傳和其他社會性功能;
4)通過對濕地的科學保護,使濕地得到充分地開發和使用,充分發揮其社會、文化和經濟的作用;
5)建立以人為中心的濕地發展規劃,在不損害濕地生態環境的自然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,適當考慮觀光、休閑功能。
2、生態環境的和諧原則
在營造綠色的生態環境中,景觀設計者和策劃人員應當按照相應的技術標準進行建設。人與環境、生物與環境、生物與生物的關系能夠實現和諧發展。要使上述各項規定得以充分執行,就必須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多樣性與完整性的維護。在建立濕地公園時,應當在公園周圍開辟一個過渡區,既能保證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,又能保證其整體的穩定性,又能防止由于城市發展而過分影響到濕地的生態環境。同時,要想讓這些野生動植物的繁殖和生存下去,就必須建立在靠近城市的地方,讓它們能夠在這里安居樂業,不會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被打亂,而失去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。
3、可持續的生態原理
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理念,保護生態環境。通過合理開發和保存現有的生態系統,可以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,從而保證其可持續發展。在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中,應當在不影響未來人類對濕地的需要的前提下,采取對生態環境的恢復和再生的方法來進行建筑上的建設。同時,在建造技術上,也要考慮到節能環保的材料和技術,盡量保證沼澤的靈活性,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改造。采用這樣的施工方法和數據,可以將原有的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到最低。